領導者要有組織再造的決心 

文/李弘暉

90年代一系列的競爭理論,掀起了公私營組織部門求新求變的改革風氣,以期為組織注入新的活力與精神,改革組織的文化與體質,永保競爭優勢。從最先在企業界廣泛推展的「企業改造」(re-engineering),企圖以一次的、徹底的、根本的改變、改造企業體質,拋棄陳舊的、過時的、生產或管理方式,確保企業高效率、高效能的生產力;以保持領先的競爭優勢,創造企業最大化利潤與最高生存價值。到後來,政府體認到自己僵化的官僚組織形態與作業方式,已無法滿足民眾需求和擁有國家競爭優勢,進而積極推廣的「政府再造」(reinventing government),或稱「新政府運動」;以擺脫政府低效率、低效能的形象,建立便民及高效率的政府。

不論企業改造也好,政府改造也好,這些積極的組織變革運動均說明了組織需隨時求新求變,以取得領先的競爭地位之重要性。要知道,今天就算是暫時處於領先地位的組織,若不能隨時體察組織內外的快速變化和多樣的顧客需求,因應時勢求新求變,隨時都有被一波波「後浪」所擊退的可能性。

要從事「企業再造」有幾個方向是需要領導者用心的推動:

1.改變的決心與觀念。
改變的過程是辛苦的,改變的道路充滿著無數的挫折與不確定性。一般而言,守成容易,變化難。特別是人們已習慣一種模式久了以後,為了求安定,往往容易抗拒變遷。再加上組織的變革,通常需經歷好幾個階段後,才能徹底脫胎換骨,趨於成熟而穩定。因此在漫長改變的道路上,領導者需宣示改革的決心,持之以恆,不達目的絕不終止。

另一方面,塑造組織新的改革文化,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改變組織安定、過時的文化,改造具一個創新求變的文化,讓所有員工整個「動」起來,建立改革的觀念,唯有如此改革才容易成功。在這一階段,領導者改革觀念的灌輸與溝通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。因此,這時的溝通與教育訓練變得非常重要。

唯有組織上下擁有共同的「語言」,體認到今日的改變,才是確符組織永久生存之道;「以不變應萬變」的結果,只有逐漸被淘汰。因此要使企業重造成功的第一步,就是領導者要有強烈的企圖心,並讓全體員工體認到改變的必要性與必然性;唯有組織全體上下齊心努力,才有成功的可能。

2.領導者的改革願景與方法。
領導者的改革願景,就像大海中的燈塔,指引著員工往這個目標前進。很多組織再造失敗的例子,都肇因於沒有一個清晰的願景及達成這個願景的方法。很多組織在從事再造的運動中並沒有明確的目標,只知道自己需要改變。因為不改變就跟不上時代的腳步,只好先變了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cwalbe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